2017年8月餐事辣评
食安委:联合14部委及人大政协媒体督查食品安全工作
8月16日,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通知称,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,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,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,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环境,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定于8月26日—9月10日期间对各省(区、市)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督查。此次督查的主要内容有:各地区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的情况;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作用,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情况;严防严管严控风险,保障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的情况;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的情况;落实2016年考核整改措施的情况等。在督查方式上,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求首先各地区应做到全面自查,要对照督查内容,认真深入开展自查,全面梳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,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和突出问题,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以及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的工作建议。
点评:临近国庆、中秋、十九大即将到来,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合14部委开展此次督查行动,要求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,着力发现解决问题;提出坚持原则,敢于动真碰硬!用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食品安全”。行动力度之大、要求之严,前所未有。餐饮企业要高度重视此次行动,加强行业自律,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,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培训,主动承担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,规范食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,将规章制度落实在每个细节、每个员工的行动中,全面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,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。说一千道一万,食品安全无小事,卫生保障无死角,食品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,消费者放心就是人民利益。
海底捞事件:危机公关不如食品安全
8月25日,有媒体曝光北京“海底捞”劲松店、太阳宫店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存在问题。包括老鼠在后厨乱窜、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、用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等。25日下午,海底捞首次回应称,对于此类事件的发生,公司感到十分愧疚,向顾客表示诚挚的歉意。随后,海底捞发布通报再次回应该问题,称北京劲松店、太阳宫店停业整改、全面彻查,并组织所有门店排查。此外,通报称涉事停业的门店干部和员工无需恐慌,该类事件的发生,更多的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,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。
点评:被曝问题涉及食品安全卫生隐患,这个被誉为“人类已经阻止不了”的餐饮界标杆一夜之间被拉下神坛,卫生与安全是1,其他服务是后面的0,没有这个1,跟再多的0并没有意义。不容否认,相比很多让人无法直视的企业回应,海底捞的“危机公关”的确有过人之处,但声明并不能掩盖后厨卫生的混乱和管理的失责。企业启动危机公关,是可以理解的,尤其这种不推卸责任、不敷衍了事的态度,是值得肯定的。但是,问题是否得到解决、整改是否到位?这后续的整改能否达标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在实处,这些都是关键所在。随后,海底捞海口店、新加坡店又相继曝出食品卫生问题,各地餐饮企业都列入监管重点,如何让公众平复心情?餐饮业最需要舌尖上的安全而非言辞上的技巧。解决危机,依靠危机公关来应对,并非治本之策。为企业长青基业谋,仅在宣传、装修、包装的“面子”上下足功夫,忽视对消费者更为致命的质量安全的“里子”诉求,无疑本末倒置。辣评君强调:海底捞事件应作为全行业改进后厨卫生的契机,有清洗水平一流的后厨,才有一流的餐饮品牌。消费者需要贴心的服务,更要有放心的安全,这应该是社会的共识。